5月16日,“文学的暖意跨越西东——《总有个地方现在是5点钟》首发式”在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举办。该书的作者淡巴菰,与其导师、学者詹福瑞以及青年作家侯磊,围绕《总有个地方现在是5点钟》一书,现场聊起了淡巴菰走过的千山万水,也聊了聊她写下的万语千言。

“文学的暖意跨越西东——《总有个地方现在是5点钟》首发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从鳄梨到纽扣,从爆米花到剪刀,甚至是一场雨、一片麦田、一次徒步……《总有个地方现在是5点钟》收录了淡巴菰的21篇散文,每一篇都是关于她客居洛杉矶的寻常日子的记述。
书中,常年在世界各地游走的淡巴菰沿袭了自己一贯的写作原则,正如詹福瑞所说:“她对世界客观评判,跨越东西文化的界域,不让利益考量的喧嚣影响笔端的表达。”

《总有个地方现在是5点钟》,淡巴菰 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25年4月。
淡巴菰本名李冰,活动现场,淡巴菰从笔名“淡巴菰”的由来谈起,讲述了洛杉矶为什么会成为她笔下一个比较固定的、连续的主题,也分享了自己与书中人物的交集。在一次访谈中,淡巴菰曾表示,《总有个地方现在是5点钟》主要以写人物为主,这点与三部曲的第一部《我在洛杉矶遇见的那个人》相近,“专注于熟识或陌生的异乡百姓,更深层地记述他们与我或深或浅的交往中,带给我的或冷或暖的回忆。”
在《致他们,我文学小路上的萤火虫》里,淡巴菰以序言的形式总结了她的写作道路,也感谢了她生命中的贵人,其中第一位就是詹福瑞。詹福瑞曾是淡巴菰的硕士生导师,见证了这位学生的写作成长。他欣赏淡巴菰在散文写作中的“问题意识”,感动于淡巴菰散文中的“人性亮点”。詹福瑞表示,大概与担任记者的经历有关,淡巴菰的散文写作以写人见长,她的人物描写不以形象塑造为终极目标,而以发掘人性为旨归,并在描写的过程中体现出从观察者到写作者的丰富层次。詹福瑞提到,书中的人物,比如杰伊、麦克、格瑞,仿佛相识已久的老朋友,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善良、真诚、与命运抗争等品质深深打动了他。
而在侯磊看来,淡巴菰的散文写作不走套路、不按模式,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虽然她以写故事见长,因此在散文写作中有小说化的迹象,但真诚的写作态度使她的散文达到了更高的境界,给人以浑然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感觉。”对于这种小说化的风格,淡巴菰认为,这种写作风格的形成,可能伴随着生命阅历的增加、生命半径的增长,“为何会这样写?我思忖可能主要是因为我在选择素材时,往往会选择这种无论是性格还是命运都有起伏或并非典型的来下笔,毕竟,那些让我有‘讶异感’的人和事才更冲击我的写作敏感神经,才让我有想写下来并与读者分享的快意或意愿。”
在众多散文之中,淡巴菰最为喜欢《天使之城的凡人歌》《迈克的中国太太梦》和《两把温柔的剪刀》。“这几篇更能从中看到自己和亲友们的身影”,淡巴菰说,无论是那位手脚麻利干了一天活儿后眼神黯淡下来的哥伦比亚男孩、流着汗水收购旧车的精明又率真的老男人、梦想娶个中国太太却早早离开人世的迈克,还是由原本生硬的剪刀引起温暖情愫的两位母亲,无不让自己感叹,“无论何种族裔,无论肤色、年龄、性别,在感情的世界里,我们别无二致。我也特别想让读者从中读到这样的人性色泽。”
记者/何安安
编辑/罗东
校对/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