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网专讯:最近一个月,国内棉价高位回落而外棉价格低位徘徊,内外棉价差明显收窄,外棉竞争力有所下降。不过,8月份以来市场对秋冬季订单的预期有所提升,中美关税延期三个月稳定了市场预期,纺企补库需求有所增加,而外棉到港数量持续偏低,因此国内各港保税库维持出库多、入库少的状态。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汇总数据,截至2025年8月上半月,青岛、南通和张家港的未通关外棉库存总量约27.75万吨,较7月中旬下降1.6万吨。
近日,中美同时宣布延长90天关税暂缓期,恰逢国内纺织市场进入“金九银十”阶段,关税稳定有助于国内用棉需求的释放,国内棉价在前期回落之后反弹至上月高点附近。同时,国际棉价下跌后回升至前期区间高点,内外棉价整体变化不大。截至2025年8月15日,国家棉花价格指数(B)较国际棉花指数(M)折人民币价格(1%关税)高2224元,较上月扩大52元,较M指数的滑准税人民币价格高1345元,较上月缩小37元。

进入8月份,纺织旺季渐近使国内用棉需求的预期出现提升,在中美关税缓冲期延长三个月的情况下,进口企业有望继续抓紧时间在窗口期内努力加大产品出口,企业购棉意愿有所提升。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截至8月初,准备采购棉花的企业占比50.3%,环比增加15.6个百分点,持观望态度的占45%,环比减少16.8个百分点,不打算采购的占4.7%,环比增加2.9个百分点。不过,截至8月中旬,市场仍无增发滑准税配额的消息,企业采购外棉仍受到较大限制,保税棉通关积极性仍不高。
本月,青岛港美棉、巴西棉、印度棉、墨西哥棉和苏丹棉的库存减少,西非棉、澳棉和土耳其棉的库存增加,张家港和南通保税棉库存较上月均减少。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截至8月上半月,各主要港口未通关外棉库存统计如下:
青岛港23.98万吨,7月同期为25.23万吨,其中美棉4.35万吨,巴西棉9.45万吨,西非棉0.45万吨,印度棉0.26万吨,澳棉3.85万吨,中亚棉0.435万吨,土耳其棉3.13万吨,墨西哥、苏丹、以色列、埃及、希腊等总计约2.055万吨。
张家港3.27万吨,7月同期为3.42万吨。
南通港0.5万吨,7月同期为0.7万吨。

总体看,在棉花成本累积、港口棉花库存连续下降以及中美关税缓冲期延长三个月、“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临近、西方圣诞节溯源订单将至等因素推动下,棉花企业主动降基差、出货的积极性不高,持货而沽的心态偏强。与此同时,2024/25年度巴西棉、澳棉预计在8月中旬前后到港入库,保税棉库存持续下降的势头或逐渐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