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科

场景成都② 关注丨从场景创新到产业先导!探访成都新质生产力“未来试验场”→

时间:2025-06-30 11:39:00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部署,扎实推进“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要求,围绕全市“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做优做强“6+9+10”现代化工业体系的要求,近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办、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承办的“逐新提质 洞见未来”未来产业创新场景观摩活动顺利举办。

此次活动重点聚焦下一代移动通信、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领域,邀请成都各区(市)县经信新经济部门场景建设相关负责同志(以下简称“调研团”),深入未来产业创新场景一线,通过实地探访、技术体验、专题交流等形式,解码前沿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实践路径,助力场景建设的前瞻洞察与系统化推进能力提升。

活动现场

触摸未来场景

破译创新脉动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未来产业发展的最新部署,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指引。成都在做大做强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快科技创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以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天府实验室为引领,联动10个大科学装置与14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起650万创新人才汇聚的强磁场。截至2024年底,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户,创新势能驱动全球创新指数跃升23位,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效显著。

调研团在此次观摩活动中,通过沉浸式体验车路云协同、无介质成像、5G空天地通信等突破性技术,直观验证了政府工作报告中"通信感知一体化""新一代智能终端"等规划向实体产业动能的转化效能——这些创新场景的落地,正是国家战略在中西部地区的生动实践。

▶在华体照明,调研团实地观摩了基于人工智能与RIM的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全息感知场景。通过多杆合一智能杆件、开源鸿蒙KaihongOS打造的操作系统及全息感知平台,该场景实现了道路信息数字孪生可视化、车路云协同路段仿真推演、自动驾驶等应用,目前已在双流区双兴大道落地验证。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该技术推动城市交通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跨越。”

▶东超科技展厅内,调研团通过“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体验了交互控制技术应用。该技术依托自主研发的负折射平板透镜,突破传统屏幕限制,可将实体屏幕信息投射在空中精准操作,避免接触式交叉感染风险。在智慧医疗、公共设施、信息安全等领域展现出高性价比的替代潜力,其“防感染、无接触”特性尤为契合后疫情时代需求。

▶在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5G空天地一体通信与智联场景引发关注。通过5G/5G-A无人机综合安全运营平台“中移凌云”与无人机专用机载智能终端“哈勃一号”,调研团直观感受了无人机超视距智慧飞行、应急通信保障等应用。企业技术专家透露,基于现有成果,正探索量子通信与低空5G网络的融合,为6G时代“通信感知一体化”奠定基础。

观摩结束后,区(市)县经信新经济部门场景建设相关负责同志围绕政策协同、生态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重点梳理跨区域协作堵点,统筹工作机制优化与数据资源共享路径,推动形成“政策共议、标准共建、场景互通”的常态化联动格局。

研讨现场

成都锚定国家战略

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2024年,成都以“未来赛道”为突破口,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在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加速冲刺。飞行汽车首飞成功、固态动力电池量产落地、四川首台全尺寸直立行走人形机器人重磅发布......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场景验证到市场爆发,成都正以“场景牵引+创新生态”双轮驱动,构筑产业发展战略高地。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未来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依托“科创资源+应用场景”叠加优势,聚焦未来制造、信息、能源等六大领域,遴选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商业航天、下一代移动通信、群体智能、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细胞与基因治疗、先进核能、前沿新材料等10个赛道,探索建立“机会清单—场景创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工作机制。目前,工业元宇宙、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等已入选省级新赛道,飞行汽车等产品成为全省首批未来产业标志性成果。

“我们将全力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扣市政府《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等文件要求,深化“天使基金”“揭榜挂帅”等机制创新,用好政策工具撬动资源整合,力争2025年建成30个“未来场景实验室”,以“成都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未来产业新范式。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文博雅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

最新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