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呼南高铁焦洛平段三大控制性工程——洛阳黄河公铁大桥、邙山隧道、洛阳特大桥及配套G208改建项目同步启动建设,标志着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关键枢纽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豫西地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

洛阳黄河公铁大桥:双层巨龙跨天堑
作为全线核心控制性工程,位于孟津区的洛阳黄河公铁大桥全长13.36公里,采用双层公铁两用结构:上层为G208国道双向八车道,下层承载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轨道。
“作为国内罕见的公铁双层大桥,项目技术含金量令人瞩目。”承建单位中铁大桥局项目负责人介绍,主桥2.061公里采用双片三角桁钢梁结构,需在湍急黄河主河槽中完成最深11.5米承台施工;超大跨径钢桁梁,创下国内连续钢桁梁桥跨度新纪录;上下层桥面同步施工,60米跨度双层混凝土现浇箱梁如“空中叠罗汉”,支架搭设高度超常规桥梁2倍。
面对黄河复杂地质,建设者亮出“智慧方案”:主墩采用锁口钢管桩围堰技术对抗高密度卵石层,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调控4000吨级钢梁拼装精度, BIM技术全程模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浇筑……
“仅主桥就需打下上百根超大直径桩基,每根深度相当于潜入8层楼高的地下迷宫。卵石地层钢护筒插打、悬臂架设线形控制、桥面板桁结合等五大技术难关,每一项都是教科书级挑战。”现场技术员比喻道。

邙山隧道:钢铁巨龙穿山岭
机械轰鸣、人员忙碌、车辆穿梭……28日上午,记者在呼南高铁焦洛平段控制性工程邙山隧道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紧锣密鼓推进工作井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承建单位中铁十一局项目负责人傅俊介绍,这条总长6340.06米的单洞双线隧道,采用“矿山法+明挖工作井+盾构法”复合施工模式,其中盾构法“唱主角”。盾构段开挖直径达14.57米,刷新我国土压平衡盾构纪录,
尤为一提的是,盾构技术不仅提升施工效率,还能有效控制地层沉降,确保工程“又快又稳”。当前,项目部建设、征迁手续、场地回填及道路施工已高效完成,各项准备“亮绿灯”,确保开工顺利推进。
据悉,邙山隧道项目建设时间轴清晰明确,全程提速冲刺:2026年1月开启矿山段施工;2026年5月盾构机将现场“组团”作业;7月1日正式始发盾构掘进;预计2028年4月底盾构完工,5月底全线竣工。

洛阳特大桥:智能建造树标杆
首桩开钻,“钢铁长龙”蓄势待发。28日上午,洛河北岸,伴随机械轰鸣,呼南高铁焦洛平段又一控制性工程洛阳特大桥开工建设。
全长23公里的洛阳特大桥,位于邙山隧道与洛阳龙门站之间,线路与洛河、伊河、高速、省道、国道等交叉数十次,施工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特大桥梁跨越20余处关键节点,我们创新融合智能建造方案,转体梁、系杆拱等特殊结构破解复杂地形,BIM建模精准管控卵石地层桩基施工,推动项目高质高效稳步推进。”承建单位中铁十一局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有望创下多项同类项目建设纪录:40米简支箱梁为国内高铁最大跨度,160米连续梁拱创同类型跨径纪录。
根据施工安排,2026年9月完成桥墩,2027年8月实现连续梁合龙,2028年10月铺设无砟轨道。

G208改建项目:公铁协同提效能
28日,呼南高铁焦洛平段配套项目G208二淅线改建工程与洛阳公铁大桥同步开工。该项目将新建20.958公里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其中跨黄河段与高铁共用桥梁。
根据安排,该线路计划与高铁同步运营,现有208国道黄河桥将被拆除,实现高效分流过境车辆,有效缓解周边城市交通压力。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骨干线路,呼南高铁焦洛平段承载着区域互联互通的厚望。高铁线路经焦作、济源、洛阳、平顶山四地,全长2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将新建改建7座车站,总工期按4年安排。
项目建成后,洛阳将形成高铁“十字”枢纽,串联豫西城市群,压缩郑州、平顶山等周边城市通行时间至1小时内,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效果图
“锚定目标提速建设,全要素保障加速度。”呼南高铁焦洛平段洛阳专班负责人表示,将强化节点管控,筑牢安全底线,优化要素保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程严控施工质量与安全风险,协同破解征迁、管线拆移等堵点,提供全周期服务,助力打造精品工程,力促项目早通车、早惠民。
洛报融媒·掌上洛阳客户端记者 郭学锋 通讯员 马毓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