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科

东湖评论:政法铁肩担起平安中国重任

时间:2025-05-12 09:55:00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在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勇于担当,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古至今,平安始终是百姓最朴素的期盼,政法工作则是守护这份期盼的“压舱石”。政法干部肩负的不仅是“保一方平安”的职责,更是“护国泰民安”的使命。从维护政治安全到化解社会矛盾,从捍卫公平正义到推动基层治理,政法干部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平安中国”的宏伟蓝图细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图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仰是力量的源泉。政法干部唯有将党中央关于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的战略部署内化为政治自觉,外化为行动准则,才能避免“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散乱局面,形成“握指成拳”的强大合力。政法干部应始终以“国之大者”为坐标,将防范政治渗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筑牢“思想防火墙”,杜绝“温水煮青蛙”式的麻痹心理。在执法司法中摒弃“机械办案”“人情办案”,以“如我在诉”的共情心,将“法理情”融入每一个案件,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此外政法工作不是“办公室里的工程”,而是“田间地头的实践”。需深入基层倾听民声,用“脚底板”丈量民情,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将风险防控在前端。

敢于斗争是政法人的精神基因,更是破解时代难题的“金刚钻”。在风险挑战交织的当下,政法干部既要直面黑恶势力的“明枪”,也要抵御新型犯罪的“暗箭”,既要“亮剑”于重大风险,又要“绣花”于基层治理,在“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中,书写新时代的政法答卷。在扫黑除恶、金融风险防控等工作中,既要“雷霆出击”打击显性犯罪,也要“抽丝剥茧”治理隐性风险,构建“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斗争不是野蛮冲锋,而是依法亮剑。需在法治轨道上平衡“打击力度”与“保护温度”,在执法中体现宽严相济,在司法中彰显公平正义。

善于斗争是政法工作的“升级密码”,更是治理现代化的“智慧锦囊”。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政法干部需以“科技+制度”双轮驱动,推动治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升级,让“智慧政法”成为守护平安的“硬核力量”。譬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复盘总结”闭环体系,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通过“云端调解”“移动法庭”等创新,打破时空限制,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感受“指尖上的正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培育“群众自治+法治保障”的治理模式,让矛盾纠纷在“茶馆调解”“板凳议事”中“化于未萌、止于未诉”。

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命题”,化解矛盾纠纷、捍卫公平正义则是“民生答卷”。政法干部需以“赶考”心态应对时代挑战,既做“平安卫士”,又当“法治工匠”,在“守正创新”中书写“中国之治”的政法篇章。譬如,建立“情报研判——风险预警——应急处置”机制,筑牢国家安全“铜墙铁壁”,让外部渗透“无缝可钻”、内部风险“可防可控”。通过“诉源治理”“多元解纷”等创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阳光司法”“类案同判”为抓手,杜绝“人情案”“关系案”,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看得见的正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延安窑洞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到新时代“枫桥经验”,政法工作始终与人民同频共振。新征程上,政法干部需以“铁肩担当”筑牢平安长城,以“智慧治理”厚植幸福底色,让“中国之治”的平安画卷更绚丽,让“万家灯火”的幸福图景更温暖。唯有如此,才能不负党中央重托、不负人民期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政法人的壮丽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县委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湖北省散文学会会员)

责编:詹蔷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