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科

节水节肥超50% 亩均增产20%以上!金昌首次成功应用椰糠条无土栽培技术

时间:2025-05-02 09:08:00

5月的金昌,戈壁滩上阵阵风沙尚有寒意,金昌植物园的日光温室里却涌动着盎然春意。推开温室门帘,植物的清香扑面而来——成排的番茄苗在椰糠条中舒展枝叶,嫩绿的茎秆已长至30厘米高,枝头零星点缀着鹅黄色的小花。这是金昌市首次引进椰糠条无土栽培技术取得的突破性成果,通过精准调控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在干旱少雨的戈壁滩上成功建立现代化无土栽培新模式。

戈壁滩上的“第一次”

金昌,这座年均降水量不足120毫米、蒸发量却超20倍的城市,农业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水资源的利用息息相关。

“过去种一茬番茄,大水漫灌的方式耗水量约为500立方米以上,土壤板结、病害多、连作障碍严重,农民种植成本高。”金昌市农艺研究院正高级农艺师牛成达站在温室门口,手指向远处泛着白碱的戈壁滩说。

为破解设施农业“缺水之困”,金昌市农艺研究院大胆引入椰糠条无土栽培技术,使这项技术首次在金昌落地。

椰糠条无土栽培作为一种革新性的栽培模式,采用营养液和固体基质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支撑。通过精准调配的营养液,满足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各类营养元素的需求,为植物根系提供了稳定的附着环境和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切实实现了养分的精确控制和供应。

这种以椰糠为基质、水肥智能调控为核心的技术,被寄予破解“缺水之困”的厚望。

30厘米高的“科技苗”

推开温室大门,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番茄苗的味道。记者看到,上千株番茄苗整齐排列在椰糠条上。

温室门口,一米多高的黄色肥料罐嗡嗡作响,搅拌棒将固体肥料融成溶液,经智能控制系统与清水按比例混合。

“这是根据植物生长周期需求,特调的营养液,精确到毫克。”牛成达告诉记者,“一亩地单次灌溉用水仅1000升左右,比传统土壤栽培节水60%以上。”

作为金昌首个无土栽培试验项目,最令人惊叹的还是椰糠条本身。这些由椰壳纤维高温灭菌制成的条状基质,不仅疏松透气,还能有效抑制土传病害。

“你看,这棚番茄从育苗到开花,没打过一次农药!”牛成达随手掰开一条椰糠,露出密集的白色根系,“蒸发量非常低,水肥一点不浪费。”

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在隔壁的传统土壤栽培试验棚,对比一目了然。土壤栽培的番茄植株矮小,叶片泛黄,果实稀疏;而无土栽培的植株健壮挺拔,单株挂果量多出近三成。

根据试验数据显示,无土栽培节水节肥超50%,人工成本降低40%,亩均增产20%以上。口感也远超市场普通番茄。

“以前传统种植需五个人管理的温室,现在两个人就能搞定。”牛成达轻触滴箭头,一股细流缓缓浸润椰糠条,“通过滴箭头,可以将水肥精准送达根部,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技术的突破离不开科研团队的“死磕”。为适配本地气候,金昌市农艺研究院科研人员优化区组试验,测定各阶段的生长指标,检测口感和品质,分析无土栽培技术优势。经过不懈努力,椰糠条番茄无土栽培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牛成达说:“金昌市农艺研究院引进的椰糠条无土栽培新技术,为缺水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该无土栽培新技术的落地生根和示范推广,将推动金昌市设施农业迈向更高的水平,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科技动力。”

记者:张诗雅 焦旭玉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