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图书馆捐赠仪式上的《四明文库》。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 周晓思 摄
近日,国家图书馆迎来了一部特殊的典籍——宁波乡邦文献丛书《四明文库》,并为此书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作为国家图书馆第一部可公开借阅的纸本大型地方文库丛书,《四明文库》的入藏不仅有利于弘扬和传播宁波地方文化,而且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文脉传承故事。
这套书究竟有何特别?为何要花大力气编纂?背后又藏着多少不易?一一来看。

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四明文库》学术交流活动。
藏着宁波“文献家底”的它,究竟有多特别?
简单说,《四明文库》亮出了宁波文献家底,汇聚了宁波历代重要著作。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评价道:“这是宁波版的‘四库全书’。”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尚君更直言,它是“同类典籍整理工程中的典范”,“接续张寿镛先生的工作,体现当代学术的前沿水平”。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左)向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猛挺颁发捐赠证书。
《四明文库》编纂工作自2021年启动以来,甲编(古代文献编)已收录342种文献,分250册印行,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各类。
其中,既有张寿镛先生《四明丛书》未完成的第九、十集25种文献(源自张寿镛生前拟目),也有大量从未面世的本子,如明代黄润玉《仪礼戴记附注》、黄百家《明史职官志底本》、谢为雯《日余讲识》等。十年修一典,预计到2030年可实现共一千余种文献、约700册图书的出版规模。
编纂团队延续了《四明丛书》的严谨传统:底本优先选择古本、善本,比如从国家图书馆寻得张寿镛“约园”抄本《砚笺》;每部书都配了“学术简历”——编纂者撰写的提要,讲作者生平,讲内容特色,讲版本流传,追溯学术脉络。

国家图书馆。
宁波大学教授、《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如安感慨这部书“网罗之广,远超前人”:
上至三国虞翻的易学著作,下至晚清新学纂述,除杨简、王应麟、王阳明、黄宗羲等大家名著,也搜罗了如张楷《律条疏议》、张儋之《四明鹳岭志略》等特色文献,连明代弘治年间的《宁波府文献》残本这种过去“只闻其名”的文献都找到了。

张如安(左一)在学术交流活动中。
跨越近百年的文脉接力,为何非做不可?
宁波(四明)自古有“文献名邦”之称,但乡邦文献的系统整理曾长期“掉队”。
清代时,杭州、绍兴等地都有本地丛书,唯独宁波阙如。张寿镛先生深以为憾,从1930年起倾十数年之力编纂《四明丛书》,原计划出十集,最终完成八集,收录178种文献,“搜罗之广、校勘之精,冠于郡州丛书之首”。
他曾作诗明志“乡献搜罗愧已迟,天公傥假十年期”,以接续先贤、保存文脉为己任。

今年6月《四明文库》入藏杭州国家版本馆。杭州国家版本馆副馆长张璞(左)为宁波出版社社长袁志坚颁发证书
《四明文库》的诞生,正是为了完成这场跨越近百年的“接力”。它不仅补全了《四明丛书》未刊的第九、十集,更将收录文献的范围大规模扩展。
陈尚君教授指出:“从张寿镛到今天的编纂者,都是在守护‘一乡之士而皆天下之士’的浙东学术传统——宁波文献从来不止于地方,更是民族的文化瑰宝。”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尚君。
这部书的价值不止于“存档”,更在于“资政”。
张如安举例:“《四明文库》收录的《日本国考略》,是明代薛俊为应对倭寇侵扰而作,堪称中国最早的日本研究专著;而《今古舆地图》则直接回应了‘明季边患’,这些都是历史留给今天的智慧。”
正如张寿镛编纂《四明丛书》时,特意收录大量明季殉难者著作以“激励民族大义”,如今的《四明文库》也将为当代文旅开发、水利建设、海洋治理、国际合作等方方面面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参考。

去年第九届浙江书展上的《四明文库》。甬派资料图
从“寻宝”到“拼版”,出这部书有多难?
这部书的编纂,简直是一场“古籍寻宝记”。
最难的是找底本。张寿镛当年积累的16万卷典籍,后多捐给国家图书馆,编纂团队光是从国图就调取了15种张寿镛的“约园旧藏”。
再如《四明它山图经》,天一阁只存残本,团队最终从国家图书馆找到完整的十二卷抄本,协调借阅就花了半年时间。
还有的书需要“拼版”,如《春秋贯玉》缺了几页,得从国家图书馆和北大图书馆的同版本中分别补配。

国家图书馆捐赠仪式上的《四明文库》。
版本选择也是学问。团队定下“祖本优先、内容完整、版本珍稀”三原则:比如《南湖诗文集》,张寿镛先生原计划只刊一卷“随笔”,这次直接影印全本;《明小纪》因“世无刻本,传写罕见”,特意选用四明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
据宁波出版社相关负责人称:“有时为了一个版本,得翻遍各地图书馆目录。像《胡氏家训》,我们特意选了上海图书馆藏的清光绪木活字本,和常见的民国版本形成‘错位’,给研究者多一种选择。”

大阪世博会上的《四明文库》。甬派资料图
《四明文库》还与天一阁合作完成了一场古籍“归阁”之旅。
天一阁藏书在历史上多次遭劫流散,世人皆以为憾。即将出版的《四明文库》“外编”系列《天一阁流散书丛刊(第一辑)》,计划将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的天一阁流散书进行“归阁”,收录138种文献,包含珍贵的明代科举录、方志、文集等。
未来,还将有更多从宁波流散出去的古籍回归四明大地,与世人见面。
值得欣慰的是,这套书已逐渐得到国际性的认可——美国密歇根大学因汉学研究需要,采购了《四明文库》已出版成果;日本早稻田大学、柳川古文书馆等机构也纷纷收藏,让宁波文献成为“世界的学问”。《四明文库》收录的两种王阳明文献更被选为大阪世博会宁波“市礼”,成为展示宁波文化的“窗口”。


《四明文库》收录的两种王阳明文献被选为大阪世博会宁波“市礼”。甬派资料图
从张寿镛先生“推敬恭桑梓之谊”编纂《四明丛书》,到今天《四明文库》入藏国图,这场跨越近百年的文脉接力,守护的不仅是典籍,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根脉。正如陈尚君所说:“这些书里藏着宁波的历史底蕴,也藏着它面向未来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