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科

湾区“友”约 | 麻辣有“标”可依 鲜味“链”接世界

时间:2025-05-22 07:46:00

美食是世界共通的“语言”,是中华文化走向全球的鲜活纽带,味觉的共鸣架起文明对话的桥梁。

在广州,粤菜在“鲜”处着墨,将白切鸡、流沙包的古法技艺与现代产业链深度融合,让岭南味道化作跨越山海的文化信使;在成都,川菜以“百味”为彩,借宫保鸡丁的标准化体系,将川菜文化写入国际餐饮的叙事脚本。

粤川两地,一鲜一辣。作为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的璀璨名片,粤菜与川菜以舌尖上的艺术,在全球化浪潮中演绎着“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让世界在味蕾的共振中读懂中华文明的深邃与多元。

走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

川菜出海味不走样有巴蜀香也有国际范

作为川菜发祥地,成都早在2010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第一个“国际美食之都”。如今,为保障川菜出海味不走样,当地正通过立法、立标准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手段,助力川菜味扬四海。

麻辣火锅是川菜的代表作之一。

体验烹饪宫保鸡丁圈粉外国游客

作为第一个进入英文词典的川菜菜名,宫保鸡丁的英文名“KUNGPAOCHICKEN”在海外家喻户晓。2014年,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造访成都,现场观摩了川菜大厨炒制宫保鸡丁,品尝后赞不绝口。多年前,北京还举行过一场“驻华使节夫人中国才艺大赛”,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60多个国家的使节夫人比拼谁做的宫保鸡丁更美味。宫保鸡丁鸡肉鲜嫩、花生香脆、葱段耐嚼,既可口又开胃,其“糊辣酸甜”的复合味型,巧妙地平衡了东西方口味差异。

麻婆豆腐

如今,在川菜博物馆,亲手制作宫保鸡丁已成为外国游客争相参与的热门项目。“我们每年要接待2万多名外国游客,现场体验制作宫保鸡丁的项目很火爆,特别是炒制时加白酒,锅里喷火的一幕,很多外国游客都特别喜欢。”川菜博物馆体验师陶阳一边熟练地翻炒,一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宫保鸡丁的由来。

陶阳介绍,大部分人对川菜的印象是麻辣,其实川菜有24种味型,除了麻辣,还有糖醋、姜汁、鱼香等,像宫保鸡丁就是以糊辣味为主导、辅以酸甜调味的复合味型。

火锅也是博物馆内引发大家“围观”的美食,博物馆详细展示了四川火锅的历史。据了解,为助推火锅国际化,成都举办2025四川火锅产业博览会、中国(川渝)火锅产业国际推广大会、“你好,成都”海外会客厅,以成都火锅文化为宣传纽带,以知名火锅餐饮门店作为载体,展示成都城市形象,促进文旅经贸交流。

世界各国可见川菜大厨

“我们在20多年前已经把陈麻婆豆腐开到日本。当时,公司派了员工到日本,因此我们保持了传统的制作方法和味型。在日本,仅是在辣和麻的程度方面稍微降了一点点。20多年来,陈麻婆豆腐在日本已经从1家店开到了11家店,在海外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成都市饮食公司董事长胡家凤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公司旗下第一个川菜品牌荣乐园就已进入美国市场。目前,公司还有陈麻婆、钟水饺、龙抄手等9个“老字号”,每个“老字号”,背后都有一段成长故事。

川菜师傅在备料。

支撑川菜国际化的,还有遍布全世界的川菜厨师。“川菜讲究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现在在国外的川菜馆掌勺的大厨中,不仅有来自我们公司的师傅,还有从成都本地烹饪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在日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传播川菜文化,让川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胡家凤介绍。

食材工艺口味都有国际标准

麻婆豆腐和宫保鸡丁的出海之路为何如此成功?记者发现,强调标准化、坚持本味,是其热销海外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川菜出海过程中非常重视标准化建设,这也是保障川菜出海味不走样的前提。

近年来,一批川菜企业积极申请ISO认证、HACCP认证等国际认证,《国际川菜经典菜肴制作工艺规范》等国际规范及标准陆续出台。这些国际标准涵盖食材、工艺和口味等多个维度,旨在规范川菜的生产流程,提升产品标准化程度。

川菜国际化,自然还有赖于人才国际化。今年5月1日起,《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出注重推动川菜国际化,明确支持川菜经营主体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支持川菜厨师赴境外就业等,让川菜不仅有“巴蜀味”,还要走出“国际范”。

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院长李想告诉记者,在川菜人才培养方面,四川旅游学院颇具代表性,办学近50年来,该学院累计向社会输送了5万余名川菜技能人才。今年,学院还建设了“烹饪职业教育学院”,以此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培养更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川菜专业人才,助力川菜在海外市场深度拓展。

成都川菜博物馆 受访者供图

▷ 成都市商务局:打造全球川菜中央厨房

近年来,成都市商务局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助力川菜走出去,如举办各类“川菜出海”主题沙龙培训,帮助川菜企业了解海外法律法规,让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行稳致远,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想要在异国他乡做出地道的四川味,食材和调料十分重要。去年,由成都市商务局指导,成都全球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主办的以“蓉品出海数通全球”为主题的食品调味品产业活动,整合食品调味品生产制造企业、跨境电商平台、服务生态等资源,助力川菜食品调味品产业数字化、国际化转型。

成都市近年来还提出打造全球川菜中央厨房,按照原料绿色化、工艺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规范化的原则,建立健全生产标准及规范,实现产品口味、品相统一可控。对回锅肉、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经典川菜和创新川菜进行标准化、专业化和方便化生产,开发川菜即食、定制产品,建设川菜技艺融合创新创造中心。

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家川菜馆。

▷ 专家点评

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院长李想:建川菜推广平台推线上线下培训

《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的施行,为川菜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法治支撑。结合川菜产业现状与人才培养实践,李想告诉记者,当前,四川省的不少知名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都与相关院校共建了产教融合基地。同时,国际化办学合作也在稳步推进,为川菜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展望未来,针对《条例》提到的“国际化发展”“支持厨师境外从业”等,李想表示,拓展国际合作对于川菜人才培养意义重大。譬如,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与国际各地知名烹饪院校联合办学,组建中华川菜推广平台,开展川菜烹饪技艺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再如,强化文化创新与数字化传播。近年来,深入挖掘川菜历史、技艺与文化内涵,亦是向世界展示川菜文化深厚底蕴的重要途径。他举例说,“中华川菜·世界品味”招待会作为四川省重点公共外交品牌活动,对于弘扬四川美食文化,助推省内相关企业“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强化政企校协同,搭建国际化服务平台,鼓励川菜大师进行技艺展示和交流,提升川菜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未来,还应多多鼓励川菜大师走出国门、赴境外交流,为川菜大师提供展示舞台,进一步打响川菜知名度和美誉度。

走进大湾区·广州

粤味畅销欧美东南亚传统工艺有了现代产业链

从珠江畔的街巷烧腊档到加拿大的粤菜餐厅,一道白切鸡以“鲜味”征服全球“中餐胃”。白切鸡风靡全球,是粤菜国际化加速推进的“缩影”,广州味道正以“传统工艺+现代产业”双轮驱动撬动全球味蕾,以“守艺”与“破界”的双重姿态,书写粤菜国际化的生动故事。

白天鹅宾馆的白切葵花鸡。

广交会期间白切鸡“圈粉”外国友人

泛着玉石般温润光泽的鸡皮紧贴着透亮的鸡肉,皮与肉之间暗藏着一层薄薄的啫喱,广州人称之为“鸡冻”。夹起一块带皮的鸡肉,在姜蓉里轻蘸后送入口中:鸡皮的奇妙触感、嫩滑鸡肉渗出的清甜汁水、姜蓉的香味,三重滋味在口腔里奏响清鲜“交响乐”,这便是广州餐桌上的名菜白切鸡。

白切鸡是粤菜国际化的“名片”之一。“广交会期间到店消费的外国友人多了,每天都有多桌外国友人点白切鸡品尝,包括白切鸡等烧腊在内的菜品点单率大大提升。”广州老字号品牌新兴家喻有关负责人李小姐说。

广州美食吸引国际友人之处,不仅在于传统广府味,更在于创新带来的惊喜。围绕一只白切鸡,师傅琢磨食材、工艺以及表现形式,从而有了白天鹅宾馆玉堂春暖餐厅的招牌菜白切葵花鸡,因选用葵园养的鸡来烹制,故而称“葵花鸡”;有了“跃”餐厅里别出心裁的“姜葱白切鸡”,两片最嫩的鸡肉,温度被控制在最佳食用温度20℃,主厨用现代烹饪法将姜葱汁做成雪糕,一片鸡肉蘸一口姜葱雪糕,熟悉而新奇。

除了白切鸡,酸甜咕噜肉、弹口的虾饺、滑嫩的蛋挞等粤菜粤点也成为广交会期间外国友人广泛打卡的美味。今年,广州还举办了广交会历史上首个城市美食文化活动——“食在广州”嘉年华,近40家餐饮企业齐聚一堂,吸引无数外国客商前往领略广州“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外国友人品尝广府名菜。

粤菜在海外有了新配方

“虾饺、烧卖,在我们旧金山餐厅里非常好卖,是点单率排名靠前的餐品。”半岛集团董事长利永周说。2017年,他在旧金山投资餐饮,一口气开了2家粤菜餐厅。最近,他马上要开第5家粤菜餐厅。“我走过世界各地,发现只要在发达的都市圈里,粤菜总是当地的中国餐饮主流。”利永周告诉记者。

镬气是粤式炒菜的精髓。

来到旧金山的粤菜餐厅,结合当地口味做出创新改良。比如将叉烧演绎出脆皮效果、将粤菜中烧与烤的做法融合到黑松露黑豚肉里、将传统蛋挞改良成水果味的桶仔蛋挞……这些都是利永周的餐厅里特别受当地人喜爱的菜品。

粤菜师傅的对外交流,促进了粤菜国际化传播。数十年来,广州知名餐饮不间断组队参加国际赛事,交流切磋厨艺,成就今日粤菜之繁茂。1982年,泮溪酒家点心师傅王金镜的功夫点心让日本食客惊叹不已;如今,广州酒家点心师在海外演绎的象形点心制作技艺,更让世界深刻认识粤味。

流沙包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外国食客囤流沙包作早餐

近年来,预制菜无疑是粤菜出海的“新势力”与“新载体”,助力粤菜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让粤菜走进外国家庭餐桌。这背后,既根植于粤菜文化底蕴,又离不开粤菜现代产业创新与全球化战略布局。

“有外国消费者一次买10包、20包,囤在冰箱里作早餐、下午茶。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是我们的流沙包出口地。2024年,流沙包出口量接近300吨,同比有9%的增长,每年都保持增长。”利口福出口部文先生说。流沙包是利口福海外点心产品系列的销售冠军。

“白切鸡是海外市场最受欢迎的烧腊产品。端午节将至,白切鸡的出口订单已攀升,比去年同期多了5%。”广州御膳房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徐立说。2023年至今,他们销往海外多国的白切鸡数量每年递增30%。“无鸡不成宴”不仅刻进广州的基因里,更随着白切鸡的漂洋过海,将粤菜味道与文化传递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粤菜出海成功,是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4月,广州出台的《广州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中提出,提升餐饮国际化,打造世界粤菜文化体验中心;粤菜师傅人才培养、粤菜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以及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构建了粤菜国际化的完整生态。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粤菜将紧抱现代产业浪潮,在创新与传统的交融中,书写“中国味世界味”的新叙事。

粤式点心精致又美味。

▷ 广州市商务局:依托广交会、进博会举办特色美食活动

广州市商务局明确了“以美食为媒,传播岭南文化”的方向,广州深化粤菜国际化发展的核心方向是借助粤菜这一独特文化符号,通过美食的传播,让国际友人领略到岭南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广州市商务局正会同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积极探索深化粤菜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以美食为纽带,连接世界,推动文化与经济的双轮驱动,设定“持续擦亮‘食在广州’金字招牌,推动餐饮品牌出海”的新目标。

一方面,提升粤菜在国际餐饮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广州品尝美食;另一方面,推动广州餐饮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开设更多粤菜餐厅,拓展国际市场份额,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具体措施包括依托广交会、进博会等重要国际平台,举办特色美食活动;持续加大对粤菜烹饪人才的培养力度,会同行业协会通过开展专业培训、举办烹饪大赛等活动,提高厨师的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

广府园林式酒楼

▷ 专家点评

中国饭店协会特邀副会长利永周、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粤菜走出去供应链先行

利永周表示,粤菜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当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当地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当地对餐饮的管理意识、原材料应用、当地供应链结构、当地消费标准等方面深入研究。粤菜餐饮品牌要在海外市场扎根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和尊重当地族群的生活习俗和饮食需求,通过品牌、消费体验及品质、口味赢得消费者;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市场容量以及人群和消费结构,研究自己企业所经营的品牌、产品、操作模式以及成本架构,制定最优的发展策略。从出品的层面来看,粤菜是有时代性的。粤菜出海应当根据所处环境,吸收各大菜系的精华,创新发展,才能赢得当下消费者的喜爱。

广式小吃猪肠粉

程钢认为,供应链建设是决定粤菜能不能在海外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相对而言,直营并非最优选择,特许经营值得考虑。粤菜品牌要走出去,要有开放的态度,让供应链先行。建议广州从烹饪技术着手,举办国际性烹饪赛事,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另外,未来人才要匹配,产学研融合创新,推动标准化与本土化的平衡,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适应海外市场需求,比如预制菜的口味调整,同时,推动服务创新和经营创新,使粤菜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此外,加强国际标准制定,推动粤菜烹饪技艺、食材标准纳入国际餐饮认证体系,减少文化壁垒。

统筹/何超、麦蔼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皇甫思逸、陈婷婷、邓莉、曾繁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王维宣、陈忧子、王燕(除署名外)

视频统筹/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凯珅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罗知锋 王安蕾 闫琦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罗知锋

海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谭惠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