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科

4月南向资金涌入港股超1600亿元,全年或冲击万亿

时间:2025-04-30 17:45:00

由于外围不确定性增加,4月,国际资金流出中国等亚洲股市。不过,南向资金仍在持续流入港股市场,4月至今大幅涌入超1600亿元,今年已超6000亿元,市场预计全年仍将突破万亿元。

本轮香港牛市底色是中国科技资产的集体重估,新消费是主线休息时的完美支线。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则是三大明星消费股,被投资者称为“港股三姐妹”。建银国际首席港股策略师赵文利对记者称,短期内,港股仍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风险,尤其需警惕潜在的非关税类制裁冲击,但较大的外部冲击会加快中国推出增量政策,预计19000点区域将形成较强防御支撑。中长期来看,港股投资逻辑正逐步由“低估值修复”向“新质生产力重估”转型。

当前,公募基金约20%的股票配置在港股,机构在港股持仓占南下持仓一半甚至更高。

南向资金流入或突破1万亿元


4月,港股市场整体震荡上行,恒生指数截至4月29日报收22008点,4月累计涨幅约3%。恒生科技指数4月表现也稳步回升,月内累计上涨近2%。
这一表现已大超预期。4月初至中旬,港股经历短暂调整,市场情绪在关税冲击下波动,但整体抗跌性较强。4月下旬,随着中国重申对出口和就业的支持、美国部分关税政策调整,以及内地资金持续南下,港股迎来反弹,科技和消费板块表现活跃。
尽管存在对不确定性加剧的担忧,南向投资者今年至今的净买盘仍达到780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全年流入规模的75%,并成为港股主要的资金来源,定价权日益增强。
Wind数据显示,南向资金买入AI科技股和高股息收益率股,分别贡献了290亿美元和220亿美元,占到今年至今南向资金流入的65%左右。南向投资者的港股持仓持续攀升,已经达到5770亿美元,占到南向合格标的总市值的13%(1年前为10%)。
高盛已将2025年全年南向资金流预测从750亿美元上调至1100亿美元。赵文利对记者表示,今年南下资金很有可能会突破1万亿元大关,年初至今净流入已经超过6000亿元。

来源:Factset,Wind,GS
港股买盘来自哪些投资者?当前,境内散户(资金账户余额大于人民币50万元)和机构投资者均可通过南向机制买入合格港股和ETF。根据多家海外投行测算的数据,基于已披露持仓信息,估测机构投资者至少占到南向持仓的一半,并且可能是今年至今资金流的主要贡献力量。
在内地公募基金方面,监管规定要求,基金名称中如带有“港股”字样,则应当将80%以上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其他基金投资港股的比例不得超过50%。
从已披露资产配置情况的基金来看(约占总资管规模的20%),港股基金将84%的资管规模投资于港股,其他基金的配置比例为28%。已披露的港股总持仓占到所有基金总资管规模的8%。如果假设所有内地公募基金都将约20%的资管规模投资于港股,则其港股持仓可能达到2150亿美元左右,占到南向总持仓(6100亿美元)的35%左右;如果假设内地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境内外配置比例与公募基金相同,即港股、A股各占20%、80%,则其港股持仓可能达到700亿美元左右,占南向总持仓的10%左右。
此外,内地养老金和保险公司的资管规模约为6.5万亿元,股票配置比例约10%~15%。假设股票投资的20%配置于港股,估计其港股持仓可能在200亿美元左右,占南向总持仓的3%。

科技是主线,新消费为支线


分行业看,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对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持仓较高;分个股看,阿里巴巴、腾讯和中国移动今年获南向资金买入额最高,表明稀缺价值和股东回报仍是投资者主要的考量因素。

来源:Factset,Wind,GS
在投资圈看来,本轮香港牛市底色是中国科技资产的集体重估,新消费是主线休息时的完美支线,尤其是在风险事件来袭时,更具有韧性的消费股则可能跑赢。
老铺黄金、毛戈平、泡泡玛特、蜜雪集团、古茗、布鲁可、小鹏汽车等一众新消费股票的大涨营造出了港股的牛市氛围,也吸引了众多外资入场。这不禁让看淡“消费股”许久的一众投资者捶胸顿足。
3月5日,老铺黄金以每股600港元的价格超越腾讯,成为港股新一任股王,没有人会想到老铺黄金去年6月上市后,股价一路飞涨,至今涨幅已超20倍;近期疯狂上涨的还有雪王和泡泡玛特。3月,“雪王”港股敲钟上市,成为新一代港股冻资王,最新市值超1800亿港元;最具戏剧性的是泡泡玛特,该公司于2020年在港股IPO,而后在低谷时期股价曾跌落至9.4港元,但从2024年开始,国内消费回暖、海外市场爆发,泡泡玛特营收大涨,股价涨幅超340%。
在市场人士看来,新消费股的上涨是市场和公司基本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本轮南下资金占港股成交比重明显提高后“新常态”的表现之一。

值班编辑:夏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