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孩子,必然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8月30日晚上,童心小学教育集团家长成长学院“开学第一课”正式开启,专家、教师代表以及家长代表等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家庭与学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开场表演
多方合力构建教育生态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何云山带来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必然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讲座。
他强调,一个优秀的孩子必然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家长与教师的协同配合,是孩子全面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

何云山
父母的教养,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他将最好的教养归纳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在孩子品格形成过程中,父母要坚持两大原则:威信=威严+信任,以及严父+慈母的角色搭配。
教师代表冷梅以一名三年级学生家长和二年级班主任的身份,分享了家长如何与孩子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经验。她特别强调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学习使用欣赏的语言,从多元角度推动家校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冷梅
一年级新生颜显娇的爸爸作为家长代表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作为刚刚踏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家长,通过家长成长学院的活动,学到了如何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以及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教育关注的是未来
在视频分享中,毕业于童心小学,现就读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张鑫宏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他提到,小学阶段是一切生活的重要起点,而他在童心小学所获得的远不止基础知识。
他认为,真正为他后续学习乃至人生道路奠定基础的是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高效的预习复习方法、公正的书写习惯、大胆发言的勇气以及与同学协作的意识,这些能力伴随他直至大学。此外,小学阶段丰富多彩的课外课程,为他打开了课本之外的广阔世界,激发了他持续探索的兴趣。
童心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秦波在发言中深入阐释了“童心文化”和“童心教育”的内涵。他指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儿童,那是“最善良、最纯真的自己”,童心即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初心。

秦波
童心教育不仅关注孩子的6岁,更关注他们的18岁、30岁,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持续成长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天资,最大的差距是坚持。”秦波据此向家长和学生提出七条具体可行的坚持建议:
1.坚持每天喝800-1000毫升水;2.坚持每天跑步、打篮球;3.坚持每天站立10分钟;4.坚持每天阅读;5.坚持每天书写10分钟;6.坚持每天听经典音乐;7.坚持每天听(讲)故事。
秦波表示,这些坚持事项看似简单,实则着眼于长期习惯的养成和内在修养的塑造。
上游新闻 记者 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