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科

补贴未到涨价先来?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观点:借育儿补贴变相提价的行为不可取

时间:2025-08-27 17:51:00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7日讯 近日,国家出台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向符合条件的婴幼儿家庭发放补贴。政策公布后不久,有媒体报道市场上出现了奶粉、纸尿裤等母婴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这在社交平台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少消费者担忧政策带来的实惠可能被消费成本上涨冲抵。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认为,国家出台相关育儿补贴政策的目的是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和养育成本、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商家借机变相提高商品价格的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背离育儿补贴政策初衷。

一是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对母婴产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和部分特定品牌必需品,往往有一定的品牌依赖度,换货成本不仅是经济上的,也包括情感上的。商家利用这种特性不合理涨价,实质上限制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二是变相削弱了消费者应享的政策红利。有关补贴旨在降低相关家庭的育儿成本。相关产品价格不合理上涨,会导致补贴效果抵消,甚至实际支出不降反增,这违背了政策初衷。若此类乱象蔓延,不仅会加剧育龄家庭的焦虑情绪,长远看还可能削弱消费者对市场秩序的信任,不利于营造生育友好的消费环境。

三是加剧了消费焦虑。市场信息的混杂与透明度不足,加剧了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焦虑。在这场“涨价风波”中,也存在不同声音,部分企业已公开回应,称并未集体涨价。事实是,渠道与促销节奏的差异会放大价格波动的感知,部分“涨价”更多表现为不同渠道之间、不同促销活动之间的价格差异或短期促销调整,而并非所有品类或所有品牌都普遍上涨。这表明,消费者的担忧既有基于实际消费体验的合理成分,也需要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审视。

对此,我们建议:

一是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严厉查处侵权行为。重点关注母婴等民生商品的价格动态,规范促销规则和价格标识,依法查处借政策发布之机变相提价、虚假促销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二是电商平台切实完善价格公示与促销管理制度。提高价格和促销活动的透明度,完善历史价格查询制度,避免以“调整促销”为由模糊真实交易价格,确保消费者在知情的前提下作出选择。

三是母婴产品经营者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稳定供应、合理定价、规范标注、优化服务等方式回应社会期待,切实把政策红利让利给消费者,以信誉换取长期市场。

四是广大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关注同款同规格商品的长期价格走势,理性比价,按需购买;注意辨别“促销”活动的真实性,警惕价格陷阱;可通过关注净含量、单价等指标,更准确地评估实际购买成本。

育儿补贴是国家惠及千万家庭的温暖举措,保障这份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家庭的实惠,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发力。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将持续关注市场动态,积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携手各方共同守护政策红利,营造安心、放心的育儿消费环境。(通讯员:张若辰)

最新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