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科

潮州阿舍谈潮语童谣:要市场化、平民化,也要“流行音乐化”

时间:2025-07-24 18:24:00

7月23日下午,岭南新民谣·第三季启动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从惠东渔歌、恩平民歌、潮州歌谣等各地特色民歌的演绎与传承,到如何用粤语等广东方言唱响古诗词,一众嘉宾在圆桌环节围绕岭南在地文化的音乐创新表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潮州歌谣自由音乐唱作人潮州阿舍提到,为了让小孩学好潮州话,他才创作了潮语童谣。他分享融合在地文化与现代音乐进行创作的感受,认为既要市场化、平民化,也要注重将其“流行音乐化”,以拓展受众群体。他还指出方言歌曲创作者更应该要重视方言在歌曲中的准确表达,避免倒字现象,增强本地听众的认同感。此外,方言歌曲的创作应考虑现代听众的理解和体验,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生活体验进行二次创作,并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导向。

以下是潮州阿舍的观点全文:

其实我和梁正老师一样,都是为了让小孩学好潮州话,才创作了潮语童谣。说回音乐,在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前提下,关于在地文化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发展,我认为有以下五点可以参考:

第一,作为一线创作者,理念与理论虽然很重要,但不要以文化理论学者的高度去做音乐,而要以音乐匠人的心态去做落地的音乐,想传播面广,意味着你做的是大众音乐,内容做得太深太过于讲文化反而会成为传播的拦路石。少即是多,雅俗共赏。

第二,童谣不只属于儿童,童谣的流行音乐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的80、90后其实在童谣方面断层很厉害。而这一批人也已成为人父人母,通过童谣的流行音乐化,让这批人更容易接受,从而方便传承给小孩。

第三,作为方言歌曲创作者,不管写哪一类主题,都要先搞懂语言,再搞曲。不然会经常出现倒字现象,而大的宣发平台发布作品前同时注意语言的专业性把控,不然容易闹笑话。

第四,传统歌谣中涉及现今不复存在的场景、事物或观念,需经过二次创作和调整,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产生共鸣,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第五,要做好价值观导向。有些传统童谣反映的是旧时的一些负面内容,在二次创作时,需要调整为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并符合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方言歌曲既要保留其文化独特性,又能被更广泛的听众理解与喜爱,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旋律是王道,在不理解歌词内容的情况下,首先入耳的是旋律。大众的首要感受其实是好听或不好听。

第二,由浅入深,可以将国语与方言相结合。通过简单的方言或音节,让外地人可以易学易懂且带娱乐性。

第三,文化自信不能只是自爽,在众多潮语歌曲中发现,很多作品的内容要么是乡愁、要么是对自己族群的歌颂,内容无法与外界共鸣。所以,创作主题需要丰富,需要找准集体意识强的,能引发共鸣的。

第四,由外至内发力。本地的也许过于熟悉,反而不在乎。如果能从外地先火出圈,自然会带动本地的重视,就像现在的英歌舞、鸭屎香现象。

第五,要有好的宣发平台。方言歌曲需要大的宣发平台发力、扶持,才能被更多人认识。

关于岭南新民谣,我还有以下建议:

第一,能否开通一个翻唱赛道,将前两届的优秀作品以翻唱比赛的形式,让更多人来唱响岭南新民谣,提升传播率,让好作品成为经典。

第二,关于方言歌曲,可以通过高校资源,进行美育浸润,让学生以文化互换的形式,演唱不同语系的歌曲。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陈泽然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钟锐钧

最新推荐